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内 > 正文

每日视讯:周鲒:中国动画现在不缺画面缺趣味

  • 2022-11-26 16:01:09 来源: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记者李丽


【资料图】

周鲒

《孤儿》海报

火锅场景充满烟火气

《孤儿》人物设计图

鱼的意象反复出现

画面颇有实验性

独家专访

“你认为自己最传统的一面是什么?假设你的墓志铭上有一句唐诗或宋词,你希望是哪一句?找一个书法作品里的字来代表你的性格或人生,你会找哪一个?艺术史里那些有趣的灵魂,有没有一个让你兴趣盎然想走近他?假如你要给一个完全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老外讲一节课,主题是中国文化,你准备怎么讲?”这是广州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周鲒在研究生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与动漫创作》中,给学生们布置的一次家庭作业。他要求学生在回答时“忘记”书本,给出自己的答案。

“如何在动漫创作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答案绝不仅仅是在创作时借鉴一些传统元素那么简单。”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周鲒指出,在培养年轻一代的动画创作者时,他更多注重的是引导他们从传统文化的细节中找到共鸣点,然后激活基因中的能量。

近日,周鲒带领其研究生创作了一部名为《孤儿》的动画短片。短片文本取材于中国古典戏剧《赵氏孤儿》,但“火锅世界”“水中鱼群”等意象却完全超越了过去人们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作品由周鲒的研究生吴泽森领衔,多位研究生和本科生联合完成,周鲒鼓励他们把它当成一次学习经典和解构经典的实验,“充分感受,大胆创新”。

改编《赵氏孤儿》,回归手绘特效

羊城晚报:为什么选择带学生改编《赵氏孤儿》这个经典?

周鲒:正好那两堂课我在跟学生讲中国传统戏曲,《赵氏孤儿》是自然会涉及到的一个故事。我请学生们试着设想:假如你就是那个孤儿,你会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当时的讨论很热烈,于是我提议,不如我们来做一个《赵氏孤儿》的新版动画吧!

羊城晚报:我看到的这个改编版短片,有点像中国动画学派的风格。

周鲒:对。大家讨论时,有的同学说要做成日漫型,有的同学说要做成超级英雄型,最后我们选择了做一个纯二维动画,它在制作上回归了中国动画学派的风格,摒弃了现在那些很新潮的电脑特效,回归了一帧一帧的手绘,这样做出来的特效会更有情感。

羊城晚报:有哪些东西是你们从《赵氏孤儿》原本的故事中延续下来的?

周鲒:《赵氏孤儿》全名是《赵氏孤儿大报仇》,它最早还有个名字叫《八义图》,意思就是这个故事里总共出现了八位义士,他们都为孤儿献出了生命。因此,这个故事除了表现中国传统的忠义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每个人都在这个故事里不停地质问自己,也质问对方。我们在新版本中承接的就是这种强大的冲突感,而不是那些具体的人物关系。人物直接简化成三个:孤儿、黑爸爸和白爸爸。

火锅是文化中的烟火气,你中有我

羊城晚报:作品甚至连时代感都模糊了,比如后面的故事里还出现了火锅。

周鲒:中国文化很重要的一面是烟火气,而火锅是极具烟火气的象征——所有人在一个锅里捞东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羊城晚报:鱼也是《孤儿》里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

周鲒:对,很多鱼类都会有一种洄游的特性。比如它在一条小溪出生,后来它去很远的地方交配,最后又回到它的出生地产卵。整个一生都在追寻它最初出生的地方,这一点让我们觉得很有趣。可能人也是一样,我们寻找的终点其实就是起点。

羊城晚报:《孤儿》现在呈现出一种很有实验性的感觉,包括画面和音乐,你觉得它还是属于“传统”的吗?

周鲒:《赵氏孤儿》的故事有非常多改编的版本,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包括电影、漫画、歌剧、舞剧……是一个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世界广泛传播的中国故事。我们的短片也是一样,也是通过它去寻找我们的文化母题和文化基因,然后在这个过程中给出自己的理解。

比如《孤儿》的音乐,我们是请青年作曲人王海业来创作的,最早我们聊了很多戏曲音乐元素,甚至打算直接用打击乐。这很符合中式动画的一贯传统。但是,后来我们决定不要那种唯美的古风,也不要去简单借鉴戏曲,我们要的是中式“嗨”起来的感觉。海业做出来的音乐效果极好,既有浓重的古典气质,更有一种在雪地里撒野的感觉。

闭上眼睛,你想到的唐诗是哪一句

羊城晚报:现在的学生从小就接触传统文化,您这门《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与动漫创出》能给他们什么不一样的讯息吗?

周鲒:没错,现在的学生从小对中国传统文化就接触得很多,但他们大多学习的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在我看来,这远远不够。我举个例子。我在第一节课上,通常会问学生,当你闭上眼,你能想到的第一句唐诗是什么?很有意思的是,他们都已经是研究生,早就学过无数的唐诗,但通常想到的第一句都是在小学甚至幼儿园时候学的。因为那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唐诗的感觉,它进入到了他们的生命中,很可惜,后来那些并没有。

羊城晚报:如何帮他们重新找回这种感觉?

周鲒:我会带他们去重新感受。可能几十节课下来,他们会突然发现某个作品的某个局部好美。那些作品可能他们过去已经非常熟悉,但从来都没有那样的感觉。但那些感觉一直是存在于所有的文化基因里的,只是等待被发现。

羊城晚报:传统文化有很多类别,您具体是怎么放到自己的课程里?

周鲒:我不会去按学科来分,今天讲文学,明天讲戏曲……我是“打乱”来说。比如《赵氏孤儿》,我可能会聊到戏剧,聊到音乐,聊到古代的那些名士……我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投入进去,让他们感受到古代的中国人是如何活得精彩的。

很多动画什么都有,但依然“无趣”

羊城晚报:您觉得让学生们感受到这些,对他们未来成为动画创作者有什么帮助?

周鲒:我觉得中国动画现在最缺的是趣味。很多动画片,它的画面越做越好看了,也放进了很多中国传统元素,但就是“无趣”。我们不要仅仅把传承当成一种责任感。如果传统文化本身触动不了你,你放再多进去,它跟你的作品还是不会产生关系。同样地,它也走不进观众的生命。

羊城晚报:我记得去年《天书奇谭》重映的时候,我采访过您。当时您说,中国动画学派在风格上可谓妙趣横生。

周鲒:对,那就是文化基因发挥的作用。比如那一代动画人经常用到传统戏曲元素,那并不是出于刻意,而是他们真的喜欢看戏。这跟现在我们说,这个东西很好,你拿去参考吧,出来的效果完全不一样。

羊城晚报:所以您觉得学动画,很有必要重新体会传统文化的趣味。

周鲒:现代人看戏觉得无聊,觉得慢,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更不能从他们的一举一动中看出流派、风格、高下。当我们无法品评的时候,当然看不进去。我想多带学生去体会这样的细节。要成为一名艺术家,应该要有对细节的敏感以及表现细节的能力。

羊城晚报:像《孤儿》这样的作品,就是你用来考评学生们“学”得如何的试卷?

周鲒:对。我会鼓励他们充分感受,大胆表现。在《赵氏孤儿》的故事里吃火锅?没问题!记得有一次,我用《牡丹亭》来布置动画作业,有一个学生以一盏台灯为道具,用定格动画的方式模仿戏台上旦角的感觉——她的手是怎么动的,下巴是怎么抬的,眼神是怎么流转的。我一看就知道,他理解了传统文化中戏曲的韵味,而且喜欢上了。

标签: 羊城晚报

推荐阅读

每日视讯:周鲒:中国动画现在不缺画面缺趣味

羊城晚报记者李丽周鲒《孤儿》海报火锅场景充满烟火气《孤儿》人物设计图鱼的意象反复出现画面颇有实验...

【环球快播报】进入2.0版 线上演唱会回归音乐

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寿鹏寰统筹 刘江华11月19日晚,周杰伦和鹿晗同时线上举办音乐会。前者是时隔三年首...

焦点快报!孟京辉导演《第七天》启幕第九届乌镇戏剧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2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今日,第九届乌镇戏剧节正式开幕。本届戏...

环球热推荐:亲爱的时间,美丽的人

金石声《老上海电视台》20世纪80年代初石少华《舞剧〈白毛女〉剧照》1969年许琦《阿诗玛》1950年邵度《...

【世界快播报】《法证先锋5》回归,还是原来的经典味道吗?

扬子晚报 紫牛新闻记者张楠由TVB制作的刑侦剧《法证先锋》系列一直是不少观众心中的经典,今年距第一部...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文化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