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快消品,综艺节目往往折射着社会情绪和心理的变动,也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因此有人曾以“公共安抚器”来形容综艺节目的社会价值。近几年来,全球疫情造成的冲击给大众带来了更大的生活和心理上的压力,人们因此渴求更加简单直接、毫无负担的快乐来消解不同层面的烦恼与焦虑,寻求更长久、稳定的情感陪伴,同时社会也普遍弥漫着怀旧的情绪。通过观察这两年的综艺节目,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社会情绪已成为节目创作的重要抓手。
怀旧:复兴曾经的文化与生活
(相关资料图)
在去年的戛纳电视节上,国际知名的节目模式专家维吉利亚·慕斯勒用“复兴”一词来总结当下的节目创意趋势,很多似乎已经过时的综艺节目题材或形式得到了重生。“复兴”现象的出现与疫情的大背景有密切关系,怀旧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情绪。
这种情绪造就了2022年口碑最好的“黑马”综艺——由2007届《快乐男声》选手们担任嘉宾的《欢迎来到蘑菇屋》和《快乐再出发》。从当年参加比赛至今,“0713再就业男团”已经有超过15年的情谊,如今通过节目在公众面前重聚,无论是他们毫不拘谨、直来直去的玩闹,还是在随时随地的即兴创作中展现出的音乐才华和默契,都让观众在感慨时光流逝的同时,也再次重温自己和嘉宾共同经历过的青春。正如字幕所说:旋律有冻结时间的能力,再唱时你还如年轻那般哭泣。
同时,作为最受大众欢迎的综艺品类之一,音乐类节目也打起了“怀旧”牌。从《乘风破浪》初舞台上王心凌的《爱你》,到《时光音乐会》中田震、孙悦等淡出荧屏多年的歌手唱响记忆中的旋律,再到《我们的民谣2022》几乎将国内代表性的民谣歌手一网打尽,让文艺中年和青年们在一首首曾循环播放的歌曲中热泪盈眶。
而从《声生不息》中《海阔天空》《东方之珠》《下一站天后》等歌曲的现场大合唱版本在网络刷屏,到《无限超越班》里重现《金枝欲孽》《使徒行者》《冲上云霄》等经典港剧的片段引发热议,热门的综艺里,香港的艺人、音乐、港剧等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因为2022年时值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也因为香港的这些文艺作品曾经深刻构建了大众对于流行文化的记忆。
一波波的“回忆杀”成为综艺屡试不爽的方式,那些过去看似平常的文艺作品和生活片段在回忆的光环里被镶上了金边,潜藏着我们渴望逃脱疫情、回归正常的日常生活的渴望。
快乐:在喜剧里寻找释放压力的出口
近两年的综艺品类中,喜剧类节目是最受观众欢迎,也是最受广告商追捧的内容。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人们渴求更加简单直接、毫无负担的快乐来释放生活的压力,而喜剧节目无疑是最对口的类型。
在电视端,总台打造了《金牌喜剧班》《喜剧的喜聚》等节目,寻找和培养优秀的喜剧传承人,而三位导师仿佛也连缀起一部中国喜剧从1990年代至今的历史。互联网喜剧节目则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首先是喜剧厂牌“团综”的集中亮相,如《象牙山爱逗团》《麻花特开心》《怎么办?脱口秀专场》等。喜剧厂牌的艺人们自带人物关系和观众基础,但在节目创意上和内容架构上还欠缺打磨,喜剧竞演和挑战真人秀往往嫁接得颇为生硬,播出效果因此也不甚理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搞笑段子、短视频广泛传播,大众审美趣味也不断提升,对长视频喜剧内容的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脱口秀大会》第五季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可以看到语言类和舞台小品类两种主流喜剧产品,是如何在互联网语境下,契合年轻人的审美趣味与时俱进地发展成为“电子榨菜”的。
这两档节目的共性在于,将对现实生活的洞察和对大众情绪的捕捉,转化为轻巧的喜剧形态,结合社会话题,直击用户的情感痛点。《脱口秀大会》第五季中小佳、黑灯的自我调侃,呼兰为打工人的发声,庞博的“十八岁的我自己”,《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中的《少爷和我》和《再见老张》等作品,均借助短视频的传播刷屏、破圈。在这两档节目重合的播出周期内,综艺收获了热度和讨论度的年度峰值。
在线下各项活动尚未完全恢复的日子里,人们更多地在线上虚拟世界里寻求娱乐活动。喜剧综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一需求,尽管节目本身的创新也开始面临瓶颈,亟需找到新的突破口。
陪伴:社交、情感类节目的情绪价值
一段时间以来,MBTI十六型人格测试在社交网络持续发酵,成为不同圈层的共同话题。通过分享测试结果,人们不仅在表达“我是谁”,也在寻求着认同感、归属感,从共同的答案中感受着彼此某种程度的社会联结。加之疫情影响下,人们有了更长的居家时间,社会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疏离,但却因此更需要情感上的陪伴与抚慰。
《毛雪汪》主打的便是消除社交距离的好友陪伴。毛不易和李雪琴二人在客厅的场景里,与每期到访的嘉宾吃饭、聊天、看电视,展现出最舒服的情绪和状态。过去的真人秀往往追求较极端的情境设定,通过陌生感带给观众新奇体验。但在当下,大众普遍希望生活能回到过去那种可控的舒适状态,因此真人秀的日常化成为潮流。
在居家隔离的情况下,人们越发意识到社区关系的重要性,“楼长”“团长”的出现,保证着每个社区集体的日常生活得以正常运转。《五十公里桃花坞》第二季继续展开了一场社会生活实验,在其构建的社区场景下还原了个体在群体中获得群体认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观众从个性各异的嘉宾身上找到了自身的投射,也在节目对社会群居生活与规则趣味化的映射里,获得对社交关系的思考。
以《心动的信号》《喜欢你我也是》《相遇的夏天》为代表的恋爱社交真人秀,通过对当下年轻男女的恋爱新模式的洞察来保持自身的创新。例如《心动的信号》第五季开启了“双线社交”模式,男女嘉宾从群聊、朋友圈、语音聊天等线上社交来建立初印象,再到线下小屋中进一步交流,反映了手机媒介、虚拟世界等对当代人情感状态的影响。
《令人心动的offer》《闪闪发光的你》《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等职场类综艺则通过呈现各种自带光环或神秘感的行业吸引观众的目光,置身其中接受考验的实习生们所对应的正是屏幕前综艺的核心用户:正在上学或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群。
借助综艺和社交网络,年轻观众们围绕跟自己生活贴近的恋爱、职场类节目形成了粘性颇高的粉丝群体,以至于这些节目里的很多嘉宾成为了高人气的网红,而这些网络社群形成的背后所折射的则是年轻人们希望找到陪伴彼此共同成长的同伴的渴求。
怀旧、快乐、陪伴,这三大关键词总结了近两年最受到观众追捧的那些综艺所提供的情绪价值。2023年,我们的生活将逐渐回复正常,但疫情对人的心理影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这意味着上述的情绪价值或许仍将主导今年的综艺节目创作。另一方面,后疫情阶段所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和心理也将折射在综艺中,例如伴随出境旅游的恢复,带领观众探索未知世界的旅行类真人秀或将卷土重来;而户外活动的放开,或许将催生出更多的户外游戏类节目。对于平台和创作者而言,也会越来越将节目能为用户提供的情绪价值作为创作的核心。帮助大众更好地纾解后疫情阶段脆弱而复杂的社会情绪,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综艺创作的关键立足点。
标签:
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快消品,综艺节目往往折射着社会情绪和心理的变动,也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王薇哒哒哒、哒哒哒……风车一转,转出吉祥,转出老北京的年味。昨天正月初一,癸卯...
富庶如江南,亦最重亲手制作年货。酱和腌,是储存肉食最普遍的做法青鱼肉质丰腴肥美对于绍兴人来说,没...
配图为春节档上映首日票房排名前三的电影,逆时针依次为《流浪地球2》《满江红》以及《无名》2023年开春...
卢小波(福建厦门)我爸94岁,过了年以虚岁计算,就是95岁了。我爸是福建南平人,我妈山东青岛人,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