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大学生活回来了!”这段时间,国内高校陆陆续续进入春季开学季。
朋友圈里,满是表达重返校园的欣喜之情;各个聊天群里,到处都是关于开学事宜的通知。“键对键”的生活回到了“面对面”,对这一刻,大家期盼很久了。
这届大学生的经历可能是绝无仅有的:既拥有过初入大学校园的兴奋劲儿,又体验过线上学习的酸甜苦辣,很快,还将得到重回线下课堂的全新感悟。一波三折的生活,也让同学们重新去认识和理解大学、人生和未来的意义。
【资料图】
本文图均为 上观新闻 图
1
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网课”成了大学校园的关键词,线下上课即便有,也是断断续续的。
有人说,线上上课和线下上课并没有本质区别。这种说法,似乎也不是没有道理。老师们在屏幕里倾囊相授,不会因为教育方式的不同而打折扣。就算是体育课,好像也一样可以照常进行——通过网络,很多人在房间里的运动一样也没落下。
但有些东西又是无可替代的,冰冷的键盘,永远比不上言语的温度和眼神的交会。高校的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更关乎思想与思想的联系、灵魂与灵魂的交流,而这一切,显然离不开“肉身”的在场。
不管电脑屏幕里的老师有多么全情投入、激情澎湃,都比不上线下课堂里生动的语气、情态,甚至师生间的一句玩笑话,或许都会成为同学们今后难忘的回忆。
当学生们在课堂里抬起头,迎面而来的是师长循循善诱的眼神;当学生们环顾四周,看到的是踊跃的发言和热烈的讨论。观点与观点在这里碰撞,理想和理想在这里交汇,这不仅是让同学们怀念的情景,也是大学校园里不可或缺的“气场”。
网络的世界是便捷的、高效的,但也是碎片化、原子化的。当大家每次关上电脑屏幕,大学似乎就暂时从生活里消失不见、黯然退出。当线上课程结束之后的寂静与孤独来袭,这种与外面的世界若即若离的关系,常常让同学们感到彷徨和迷茫。
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是不够的,没有对他者的参照,没有对榜样的追赶,个人的世界只会变得愈发渺小、逼仄。从小学到大学,埋首在书本和习题里的时间已经太久,是时候探出头来,让自己融入更宽广的世界。大学校园,就是为所有同学准备好的舞台。
2
这是一个竞争无比激烈的、“太卷”的时代。今天的年轻人或许拥有了父辈们不曾拥有的物质生活,但他们所要承受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升学、考研、实习、就业,以及在陌生城市的生活难题,似乎根本没有喘气的时间。
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难题、要面对的挑战。但胜负、输赢、前途、地位,绝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只有数字、标准、证书、offer的人生是贫乏的,而年轻人的生命应该是丰盈的。
动不动就在球场上“净吞N弹”的北大中文男足之所以能够打动无数网友,能够引发年轻人的共鸣,不只是因为文字间流淌的幽默和风趣,更是因为他们表现出来的不掺任何杂质的热爱。正因为这份热爱和纯粹,生活才会变得生动、立体,年轻人才能真正享受青春岁月带来的快乐和激情。
这也是大家无比想念相熟的朋友、要好的伙伴的原因。表情包里没有真实的表情,语音里的电子符码也无法完整传递同学们的心情——一声热情的招呼、一次激情的拥抱,都不是在聊天框里拼命打字可以比拟的。
曾经失去,也就更懂得珍惜。校园里的漫步、球场上的欢呼、寝室里的吵闹……这些从前看似唾手可得、平平无奇的生活片段如今显得无比珍贵。朝夕相处的师长、志同道合的朋友、并肩前行的同学,从他们身上得到的不仅是真挚的情感,更是与生命本质的连接、向生活本质的回归。
重回校园后,大家好像都有了新的期待:田野实践将回归田间,科研实践将回归一线,同城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社团活动之间的联络互动也不会离我们太远了。大学生活绝不是自我隔绝、拒人于围墙之外的世外桃源,成为围绕着绩点、论文而活的“工具人”绝不该成为同学们追求的唯一目标,这就是大学校园“开放”的意义。
放下手机,关上电脑,从一个孤立的“点”走向没有限制的“面”,回到校园中去,回到人群中去,回到生活中去。
3
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乃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以人类也。梅贻琦说,大学不是有“大楼”之谓,乃是有“大师”之谓,也可以说大学不单是有“大师”之谓,乃是能培养“大人”之谓。
这些大师的教诲,常常是我们用在作文里的“名人名言”。但离开后又回归校园,让我们在重读这些词句时有了真正深刻的感悟。从前,总以为 “大人”就是象牙塔里学富五车的教授导师,是风度翩翩的学术大师。但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大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大人”之“大”在于能实现人所固有的普遍内在价值,线上课堂能够满足知识的需求,但线下的校园生活更能让我们成为一个人格健全、意志坚强的“大人”。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个性,不管是向着“德才均备、体魄健全”努力,还是创造“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不到校园里真正地生活、体验,美好的品质就只能停留在文字层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园和校园中的同学,从来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有什么样的“大人”,就会有什么样的校园;有什么样的校园,又会培育出什么样的“大人”。
这种共生共存、相依相伴的过程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校园生活里。可能是图书馆里埋头苦读的学习氛围,可能是辩论赛中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和金句,可能是社团活动中的精诚合作、携手共进。也许同学们平时感觉不到,但校园内每一分每一秒的耳濡目染和默默熏陶,其实都在不知不觉中改造着大学生的个性和灵魂。
这又让人想起最近在网上很火的两位女生。“毕业两年存款5000”,当网友认为她们“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时,似乎也对读大学的意义提出了质疑,但是,她们面对挫折时的坦然和快乐,或许就是对这个问题最直接有力的回答。从存款数字来看,她们是“失败”的;但从她们坚持梦想、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来看,她们又是“成功”的。
如果没有大学校园的存在,她们不会遇到彼此;没有大学校园的熏陶,她们不会拥有如此坚强、达观的个性。就好像其中一位女生所说的,当年选择学习这个专业,就是因为自己不愿意放弃理想主义。如今的她们生活在校园之外,但大学校园对她们的影响,已经印刻在了生命之中。
一个人的生活幸福与否,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但一个人的生活是否有意义,终究和个体为理想、信念、梦想付出的努力有关。能够充实心灵的不是登上顶峰的结果,而是不断向顶峰攀登的过程,在校园里,我们将彼此见证。
标签: 大学校园
“真正的大学生活回来了!”这段时间,国内高校陆陆续续进入春季开学季。朋友圈里,满是表达重返校园的...
《球根海棠》布面油画2020《马兰头》布面油画2021《鸟》黑花岗岩2022《自娱的我》布面油画20102020年,...
《不任性的灵魂》收录张新颖老师15篇有关西方现当代作家的读书随笔,其中有4篇是关于博尔赫斯的。最早一...
访谈王笛先生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他的严谨和宽厚,令人印象深刻。历史是文学的亲戚,历史也是“任人打...
扬子晚报 紫牛新闻记者张楠潘斌龙饰演的警察胡廷自带严肃搞笑效果,与范伟饰演的老舅商全亮的日常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