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娟的作品中,着墨最多的是牧场,牧场随着季节的变化流动,逐草而居的牧民跟随牛羊迁徙;但是向日葵地是固定的,固定在茫茫戈壁滩,荒凉而贫瘠。是李娟用灵动的文字,赋予向日葵地以色彩,让它变得喧嚣而丰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我选在元旦这天开始阅读这本书,完全是出于对文字的敬畏,为此我举行了一个小小的仪式——在朋友圈昭告此事。我的一位好友回复说她也购买了此书,但还没开始阅读,因为——舍不得拆封。
这就是女作家李娟的非虚构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
起初是在一档音频节目里听到了《冬牧场》片段,李娟用干干净净的文字,淡淡地叙述着哈萨克游牧民族的生活,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生命在波澜不惊中完成轮回。后来,有幸读到了李娟的《羊道三部曲(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牧人想要逃离的游牧生活,恰恰是我们的诗和远方;牧人经历的庸常,是我们眼中的传奇;大自然的严酷和美好、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欢愉、生命的脆弱和坚韧,在李娟天然去雕饰的描述中,带着古老的虔诚,如春风扑面而来。
于是我怀着同样虔诚的心翻开了《遥远的向日葵地》。
阅读李娟的文字,我常会生嫉羡之心。写作是老天爷赏饭吃,老天给李娟的是揉进了万物精华的全席宴,可是,我并不确定,也许,全席宴的说法玷污了李娟的文字,她的文字其实更像阿尔泰山融化的雪水,至纯、至真、至润。
在李娟笔下,人与植物之间是隔膜的。就像她在《大地》一章里写的,人的脚步所到之处,植物会屏息静气,待人走远,才会重新舒展、沸腾。“人走到这边,那边抓紧时间开一朵花。人走到那边,这边又赶紧抽一片叶子。”植物的生长是地底深处黑暗里唯一的光,人的脚步所到之处,灯光熄灭,每一个脚印,都是无底深渊。
人与自然是辩证的统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人化了自然。我们在春天播下种子,在秋天里收获。我们用植物种子的延伸物填充我们的胃,我们见猎心喜洋洋自得。却不知植物早已对人类怀了无比的敌意和深深的戒心。
1888年的夏天,阿尔的太阳如火一般的炽热,比太阳更炽热的是凡·高的12幅向日葵。他想用12幅向日葵挽救和高更的友情,然而终是徒劳。凡·高的向日葵是跳动的火焰,是狂热的生命激情,可以燃烧一切。凡·高一生一无所有,只有如向日葵般绽放的生命。
多年以后,高位截瘫的史铁生,在他的小说《务虚笔记》里,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拷问人性的《葵林故事》,大片的向日葵林,金黄色颜色,花开的时候,蜂儿在葵林中齐声歌唱。男人将女人遗失在葵林,女人背负了所有走向葵林深处。轮椅困住了史铁生的身体,却无法束缚他的灵魂。自由的灵魂载着他残缺的身体,在金色的向日葵林里飞翔,迸发出声声呐喊。
和他们相比,李娟的向日葵是多彩的,不只是金黄。正如李娟在书中所说:“所有人只热衷于捕捉向日葵金色辉煌的瞬间,无人在意金色之外的来龙去脉。”那是乌伦古河南岸,用向日葵做底色的生活。在黑色的泥土里播下种子,种子冲破泥土抽出嫩绿的芽,长出绿油油的叶片,花儿开了,底色这才变成了金黄,循着太阳,追逐着光,葵花开放了它巨大的花盘。母亲赤裸着身体在密匝匝的葵花林里劳作,晒得黢黑,呈现生命最原始的色彩。
一切都是静止的,一切都是流动的。就像母亲的蒙古包。葵花还没出芽的时候,蒙古包是大地上坚定的凸出;葵花生长成海,蒙古包就成了随波荡漾的船;葵花开花了,花盘布满海面,阳光下金光四射,此时的蒙古包已深深沉入海底。
万物生长是大地最雄浑的力量,生长着的万物是世间永恒的主宰。如此纯粹的文字呵。
难怪有很多人说,李娟的文字应该选入中小学生课本。因为她的文字自由自在、返璞归真,又不失趣味,是文字最应有的模样。
就像在葵花的生长中下沉的蒙古包。这样的下沉,是一种温暖的包裹。在李娟的眼里,蒙古包是家,是承载生命的船:
“每天清晨,鲜艳的朝阳从地平线拱起,公鸡跳到鸡笼顶上庄严打鸣,通宵迷路的兔子便循着鸡鸣声从荒野深处往家赶。
很快,鸭子们心有所感,也跟着大呼小叫嘎嘎不止。
家的气息越来越清晰,兔子的脚步便越来越急切。”
这是怀有怎样悲悯的情怀才能写出如此治愈的文字呢?我对作者的外貌产生了些许好奇。于是上网搜了相关信息,发现李娟是一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头发蓬乱、不修边幅之人,与我想象中的妆容精致和侃侃而谈大相径庭,不禁莞尔而笑,同时腹诽自己的浅薄。
在李娟的作品中,着墨最多的是牧场,牧场随着季节的变化流动,逐草而居的牧民跟随牛羊迁徙;但是向日葵地是固定的,固定在茫茫戈壁滩,荒凉而贫瘠。是李娟用灵动的文字,赋予向日葵地以色彩,让它变得喧嚣而丰饶。
星月流转,四季更迭。当下一个秋天来临的时候,乌伦古河南岸的向日葵地还在吗?我想还在的。即使李娟已去了南方,即使母亲已回到阿勒泰小镇,但一定会有别的人承包那片土地,并在那片金色的土地上播下新的希望。
标签:
在李娟的作品中,着墨最多的是牧场,牧场随着季节的变化流动,逐草而居的牧民跟随牛羊迁徙;但是向日葵...
大众日报记者朱子钰大众日报实习生郭璇宇航员迈着舞步漫游墨石公园,唐明皇醉卧道孚民居尽享帝王荣光,...
澎湃新闻记者陈晨“编剧要在难以卒读的流水账里发现真实生活的戏剧性,找到一种真切的理解,这需要功力...
这两天看到一个热搜话题——“年轻人的职场社交禁忌”,说的是随着第一批“00后”大学生走出校门,步入...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记者邢蕊)2月21日是农历二月初二,也是“龙抬头”的日子,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