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静 李岩松 高峰 牛长靖
于彤向记者讲述展览策划中的一些细节。
对于很多到过故宫的人来说,可能都会被故宫的展览震撼到。可是,你知道故宫的展览从策划到布展到最终与观众见面,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吗?
(相关资料图)
近日,记者来到故宫博物院,对话设计师于彤,解密其策展背后的故事。在于彤看来,遗址性博物馆策展时要尽量保持古建原貌,他追求朴素纯净,最大程度让文物说话。
谈策展秘密
藏在文物背后的细节
“如果现在再策划一次万寿展,那我一定还是选择这么做。”时隔10年,设计师于彤再次讲述自己的策展经历,他觉得是一次奇妙的体验。
2013年,于彤接到一项任务——策划一个常设展览,主题为清代万寿庆典展。10年间,故宫大大小小的展厅更换过多次,这个展厅“基本没有走样”。
走进万寿展,参观者透过一尘不染的展柜玻璃仔细地观赏文物,感受国宝的魅力和紫禁城的光阴。人们在观赏文物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藏在展览背后的巧心。反过来讲,正是一种融合性极高的设计,才使得参观者专注于文物本身。
而这,正是于彤所做的事情。
于彤引记者看支撑文物的金属支架,因为极其细小,若不仔细看就很难发现。一个支架,如何兼顾实用和美观?放在现在,这种金属支架制作起来很简单;但是在十年前,制作起来却很有技术难度。于彤说:“做支架的时候,要尽量隐蔽支架。越隐蔽,越看不到,其实就是最好的支架。”
展厅整体风格如何协调,是让于彤最头疼的问题。他的选择是,保持故宫内沿装饰总体风格不变。于是,地面保留了灰砖,天花板保留了白色裱糊纸,墙面反复“追”成楠木色,展柜也是采用了传统样式。
在这个展厅,看不到“声光电”技术的炫酷感,置身其中让人感觉到沉淀和静谧。一束束极具舒适感的柔光,洒在文物上。于彤的想法是:“这样可以让大家安静地参观,去感受文物本身。”
如此巧心,藏在展厅的每一处细节。于彤靠在暖气罩上,给记者讲述暖气罩的设计秘密。从外观上看,暖气罩表面采用了“寿”字的图样;从功能上看,将其做成斜坡设计,让参观者可以停靠休息。
这个展厅从设计到布展的整个过程,于彤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让他觉得幸运的是,那个时候有精雕细琢的时间。通过这次策展,他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蜕变,在策展风格上做了一次朴素纯净的尝试。
“没有遗憾。”这是于彤对自己这次策展的评价。
谈工作经历
从繁花似锦到朴素纯净
在采访拍摄过程中,于彤背着帆布包,在记者前面走得很快。讲述策展经历时,他侃侃而谈。但是面对镜头,他腼腆地说:“千万不要有飘着的感觉,要落地的感觉。”
于彤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小就在护城河边玩。因为近在咫尺,他对故宫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大学时,于彤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2004年大学毕业后,他就应聘到了故宫工作。一毕业就到这样一个平台工作,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不过那时的于彤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后来我才慢慢了解,一个展有那么多人来关注,如果做坏了,会有多大的影响。”
变化发生在工作六年后。2010年,故宫神武门展厅的“故宫文物南迁史料展”公布了大量故宫文物南迁极为珍贵的历史照片及手稿资料。这次的南迁展,于彤接触到很多“故宫人”,他逐渐了解到一代代故宫人是如何工作的。于彤坦言:“这也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他形容,南迁展就像跑马拉松一样,要一直磨,磨出时间感。
2013年,于彤策划设计“万寿展”。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对自己狠一点,做一点做不到的事情。”时间证明,他做到了。
2015年,故宫博物院迎来90岁华诞,开放五个新的参观区域,500多件文物同时布陈,很多展品没有可参考对象。这对于彤来说,是一次总练兵。500多件文物涉及各个品类,于彤也是通过这次经历,对故宫所有品类的文物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2015年到现在,因为要适应新的节奏,于彤也在改变着工作状态。这些年,他经历大大小小很多展览,每一次触碰文物都告诫自己要小心谨慎。这些年来,他的设计理念从繁花似锦慢慢向朴素纯净转变。
记者问于彤:你如何定义自己,是策展人、设计师还是艺术家?
于彤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故宫博物院的设计工作人员。我当不了艺术家。不要想着把自己营造成什么,当你想营造的时候,你就会忽视了你要展示的东西。而做设计这件事情,我希望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做得更纯粹些。”
谈策展理念
取与舍、变与不变
策展,很多时候面临取与舍、加与减、变与不变的问题。
2006年,于彤曾经策划过一次“大婚展”。他自己形容:做得花里胡哨。“我要是不告诉你这是一个展厅,你会以为是个灯会。一会儿是星空,一会儿是彩虹,眼前的信息量让参观者根本接受不过来。”这样,参观者在看设计的时候,往往就“看不见”文物了。
于彤说:“博物馆和游乐园是有区别的。如果我沿着那个方向发展,就会造成很多失败的案例。”幸运的是,于彤在那个时候遇到好的老师,给他好的理念,而他愿意改,有机会改。
作为一个设计师,于彤自然希望参观者在观展的时候看到他的设计。但他还是做了取舍,他不怕设计被淹没,因为文物会说话,最终会把设计说出来。
随着对文物和内容的了解越深入,于彤越觉得形式设计没有那么重要。“你知道你的作用是什么,形式设计要加分于内容,而不是减分于内容。就比如你想要了解一个人,应该去看他最原本的样子,那么故宫也是。”他认为,这是对文物最大的尊重。于彤说,如果走进博物馆不去注意文物,或者文物被设计“吃”进去了,那么这个设计就是失败的。
什么样子才是他所追求的朴素纯净?于彤解释,朴素不等于简陋,把精力用在细节上,那设计就不简陋。有了细节和朴素,那就有了纯净的感觉。
故宫博物院作为遗址性博物馆,是业内的一个标杆。如何策展布展,会引得其他博物馆模仿学习,其重要性,自不必言。
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在策展时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呢?于彤说,关键是平常心。最初,于彤也把自己的设计当成作品看,后来发现不能当成作品,因为牵涉太多东西。“不要有欲望。当有设计欲的时候,我会提醒自己去掉。博物馆不是展示设计师的地方,而是展示文物的地方。不要想我觉得是什么样子,而要想应该是什么样子,要考虑事情的合理性。”
近年来,故宫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故宫人也是一种考验。于彤说:“当我们感受到压力的时候,要更客观地去面对设计。”
标签:
记者李静 李岩松 高峰 牛长靖于彤向记者讲述展览策划中的一些细节。
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王婧懿统筹 林艳张彬陈敏正在认真做笔记陈敏的课本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著名画家、作家黄永玉因病于6月13日逝世,享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夏瑾“等我们下次再见面时,我会教你做一名真正的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6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李丹萍)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