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内 > 正文

《长安》火了,洛阳“急了”

  • 2023-08-18 10:57:57 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暑期热门电影《长安三万里》,突然又成为舆论焦点。

洛阳市隋唐史学会发布声明,称电影《长安三万里》中部分情节描述与真实历史不符,部分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与真实历史不符,极易误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影响历史人物出生地、事发地的同胞感情。他们委托律师团队向制片方发出律师函,要求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制片方、导演、编剧等发表纠错、致歉声明。


(资料图)

此前,不少洛阳籍人士,在线上和线下已经表达过抗议,不满电影把一些发生在洛阳的场景腾挪到其他地方。洛阳隋唐史学会下场,也可以说代表了当地一些民意。这场是非背后,既关系到如何看待文艺作品“改写”历史,也关系到现代人如何继承历史文化遗产。

《长安三万里》海报 豆瓣网 图

电影“戏说”历史的界限何在

洛阳隋唐史学会提出来的几点质疑,就史实的维度来看,自然是有道理的。

比如,“李白与杜甫第一次相逢在洛阳,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长安”,“杜甫早年生活在洛阳,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长安”等,都有历史资料可考,在学术层面并没有太大争议。

有争议的可能是,电影作为文艺作品,是不是应该具有“戏说”的空间?或者说,“戏说”的界限应该在哪里?虽然洛阳隋唐史学会强调《长安三万里》是“动画历史片”,但起码在多数观众看来,这还是属于文艺作品,不是历史纪录片。

文艺作品的一个天然诉求,就是要追求“好看”。正如很多历史剧一样,电影不可能完全忠诚于历史,而需要通过一定的虚构,来增强戏剧冲突。《长安三万里》改变李白和杜甫相逢地点,考虑的可能也是叙事方便,让故事逻辑更直接。

但也需要指出的是,大家虽然默认历史剧可以有虚构,可以有一定的“戏说”,关键在于怎么把握好度。业内的一个认知度很高的标准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比如李白、杜甫的整体人物形象、写过的流传甚广的诗歌、参与过的重大事件,就容不得“戏说”,否则会冲淡历史的严肃性,也会让电影失去说服力。

问题在于,这个标准细究起来,也有模糊空间:到底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也许电影创作者觉得,李白和杜甫第一次见面是在洛阳还是长安,不算“大事”,他们反正是见面了。可是在洛阳隋唐史学会看来,这就是“大事”,改编就对历史和洛阳的冒犯。

这也不能简单说洛阳隋唐史学会就是小题大做、吹毛求疵。每个人立足点不同,对于历史剧中“大事”“小事”的判断,确实就会有争议。过去也曾有多部历史剧,因为一些情节和史实不符,而遭到批评,甚至无法正常播出。

比如,2012年宣布开拍的《大漠谣》,因为部分剧情和历史中的霍去病故事相冲突,遭到很多历史粉抵制,最终删改了剧中不少人名、地名,并且更名为《风中奇缘》后才播出。

这可能就是历史剧很难绕开的困境。完全没“戏说”不可能,但“戏说”一旦遭到很多的反对,“小事”也能变成“大事”。最佳的平衡点在哪里,只能考验具体的文艺创作者了。

但不管怎么说,洛阳隋唐史学会指出电影中“戏说”的部分,强调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无可厚非,甚至值得尊重。电影发行方如果能给出回应和解释,其实无损于电影口碑。

《长安三万里》剧照 豆瓣网 图

洛阳该怎么为自己“正名”

这次洛阳隋唐史学会声明引发争议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虽然一再强调要尊重历史,可是他们的几条质疑,又都是在为洛阳鸣不平。于是又有其他网友质疑,这是不是属于一种“文化不自信”?

洛阳市隋唐史学会会长王恺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本土观众对影片中将洛阳的历史文化移植到长安或别的地方表达不满,可能认为这是对洛阳历史文化的冒犯”。不可否认,目前对电影这几处意见比较大的,都是洛阳籍网友,所以质疑中到底有几分是为了尊重历史,有几分是为了尊重洛阳,就成了很微妙的问题。或许也是听到了一些质疑,洛阳隋唐史学会特别又做了声明:“不为蹭热度,没经济诉求”。

其实换位来看,洛阳人在一部票房和口碑都不错的电影中,发现本可以有存在感的家乡被“无视”了,有点不满,属于人之常情。跳出电影“戏说”是否合适,只从洛阳的视角来看,无论洛阳网友还是洛阳隋唐史学会,如果只是多发声“普及”历史知识,让更多人知道那些精彩故事其实发生在洛阳,可能争议会少很多,也更容易赢得网友的尊重。

这就涉及如何看待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的问题。这些年来各地都越来越意识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重要性,无论发展旅游还是直播带货,都需要流量,而挖掘文化潜力,是比较容易吸引高质流量的方式。

不过,挖掘文化遗产却是很考验地方智慧的事情。有些地方看起来也很卖力,觉得地方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也不少,甚至忙着抢故居、建文化园,结果发现好像并没有太大影响力。重要原因就是,文化要为地方所用,就必须是“活”的,抢一个人名、抢一个故居,那都是“死”的,不一定能让现代人感兴趣。

回到电影来说,《长安三万里》就算改成《洛阳三万里》,是不是就一定能提高现在洛阳的知名度?不一定。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洛阳和历史上的洛阳,早就不是一回事。当然,洛阳隋唐史学会以及一部分网友也不能被简单地和整个洛阳画上等号。相信大多数洛阳人对待《长安三万里》的态度肯定是理性、中立的。再说了,洛阳这座历史名城的风采,本来也不可能因为一部动画电影而受到影响。

洛阳隋唐史学会如果以曾经的洛阳为荣,那么不妨拿出更豁达的态度,既肯定其他城市的历史价值,也欢迎大家来洛阳玩。这样一来,反而可能有助于提高大家对洛阳的关注度和好感度。

标签:

推荐阅读

《长安》火了,洛阳“急了”

近日,暑期热门电影《长安三万里》,突然又成为舆论焦点。洛阳市隋唐史

和亲戚三观不合要拉黑吗?

这两天,家庭小群里发生了一起小冲突。一位阿姨在群里表示,对自己的学

别套用“职场公式”,建立自己的内心秩序

曾经,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学习和进阶,一方面自己摸索努力,一方面靠“传

职场新人,小心这些心理学“套路”

大家小时候就听过“朝三暮四”的故事:人称“狙公”的老人养了许多猴子

2023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和中国图书馆年会即将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8月1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李丹萍)记者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文化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头条